食救地球

「食救地球」是一個非政府組織,致力於就人類過度肉食的後果進行教育和宣傳。


觀看 “Eating Our Way To Extinction”

氣候變遷可能看似在個人層面難以應對,但實質上我們對日常飲食的選擇有著掌控權。

Eating Our Way To Extinction

氣候變化:人類嗜肉加劇地球暖化

聯合國農糧組織指出畜產業排放大量溫室氣體,佔全球人類製造的18%,是溫室效應的一大元兇。「食救地球」希望每個人都可以付諸行動,透過改變飲食習慣,不僅吃得健康,同時減少碳排放。

塑造環境未來

健康飲食,讓地球更健康

食救地球了解人類從地球獲取的食物會損害地球的健康。

為滿足我們每日三餐所需,在全球糧食從農場到餐桌的生產過程中,近三分之一被損耗或浪費掉,而用於種植或生產食品的能源以及土地和水等重要資源同樣被浪費,從而導致溫室氣體排放、水、空氣污染及化肥污染等環境影響。

要知道我們在餐桌上的選擇不僅僅是個人喜好,而是世界投下永續的一票!

畜牧業對環境造成的損害

不同的耕作方法對於環境足跡皆有不同,消費者所選擇的食物種類是影響生態退化的重要驅動因素。

大部份的植物性食物都是低碳排放之選,每公斤的糧食生產排放0.3 至4 公斤二氧化碳,比動物性食物低10 倍至50 倍!總括而言,與植物性農業相比,動物性產品生產的每卡路里食物產生的溫室氣體含量更高,損害更甚。

改變飲食習慣勢在必行

隨着人口數量超過地球的自然承載力,低碳飲食-推動少肉多蔬專案至關重要。 牛津大學的普爾(Joseph Poore)和來自瑞士蘇黎世農業生態與環境研究部的內梅切克(Thomas Nemecek)等研究呼籲人們減少食用肉類和奶製品,減少個人碳足跡,並強調了這項飲食轉變的迫切性。

使飲食與地球界限框架保持一致

由醫學期刊《The Lancet》和非政府組織「Eat Forum」合作發起的平台-《地球健康飲食指南》(EAT-Lancet Commission on Food, Planet, Health)指出,儘管世界人口增加,仍可在2050年前滿足全球快速增長的100億人口營養需求,

然而,這需要全球從肉食轉向植物性飲食。雖然全素飲食是最低碳排放的選擇,但食救地球主張大幅減少動物性產品消費,而不是對所有人進行徹底的轉變。

了解食物的水足跡

我們每天消耗的水資源遠遠超過肉眼可見的份量,而這些用水往往被忽略,累積起來卻可能比一個家庭的總用量還要多,那就是食物生產所耗費的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和肉類相比製作蔬食所耗費的水量相較更低,有利環境永續,也對健康有益。例如:以一份純素餐點和一塊牛肉相比,供應肉食所耗費的水量,大約是素食的 13 倍,清晰地告知我們動物性產品消費含有極高的水足跡。

土地利用與糧食選擇

生產不同類型的糧食所需的土地數量差異很大。畜牧業不僅需要土地來飼養動物,還需要土地來種植飼料,這說明飼料到食物的轉換率效率低。如果全球的飲食習慣與美國的飲食習慣相同,那麼所需的土地面積將超過一個地球所能提供的面積。

食救地球致力推動可持續飲食。我們相信知識帶來改變的力量,透過選擇更多植物性食品,為保護地球和實現永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,把美好地球留給下一代。

歡迎你加入這場變革運動!